1、优质资产是指综合考量总收益超越通货膨胀率、稳定回馈现金流或资产增值、流通性强易变现、资产寿命长四大要素的资产。普通人配置优质资产的方法如下:理解优质资产的定义 总收益超越通货膨胀率:优质资产的首要标准是其总收益(包括资本增值和现金流回报)必须高于通货膨胀率,以确保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不会随时间下降。
2、优质资产是指那些能战胜通货膨胀、提供稳定现金流或增值潜力、具有良好流动性以及持久生命力的资产。普通人配置优质资产时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收益超越通胀:选择年收益率高于当前CPI增长率的资产。例如,如果当前CPI增长率为2%,则应寻找年收益率高于2%的投资机会。
3、优质资产是指那些满足特定标准的投资,以抵御通货膨胀或实现增值。在评估资产是否优质时,应综合考量以下四大要素:总收益需超越通货膨胀率,稳定回馈现金流或资产增值,流通性强、易于变现,以及资产寿命长。总收益超越通货膨胀率是优质资产的基础。若资产仅升值而不抵消通货膨胀影响,则实质价值可能减少。
4、首先,优质资产的定义关键在于其能否战胜通货膨胀。简单来说,如果资产的收益无法跟上CPI的增长,即使账面上看似增值,实质上仍可能处于亏损状态。例如,虽然2022年CPI为2%,但长期来看,复利效应不容小觑。因此,一项优质资产的最低标准是年收益率应高于2%。
5、对于普通人而言,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是房产和金融资产的比例。一线城市的高质量房源依然是很好的投资,但需要甄别出来。同时,未来股票的收益率大概率会高过房产,前提是以超过5年为周期进行投资。
6、从底层逻辑来看,前两类优质资产(稳定现金流资产和流动性优质资产)相对较好配置,核心是流动性和保值;而第三类资产(高价值空间资产)相对较难寻找,核心是增值。
1、建议比例:40%理由:这类资产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收益潜力。在合理配置下,可以期望获得较高的资本增值。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、追求长期资本增长的投资者。保本升值类资产(房产、债券、信托等)建议比例:30%理由:这类资产相对稳定,风险较低,能够为投资组合提供一定的保值增值功能。
2、占比:家庭资产的20%。用途: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,如家庭成员的意外事故、重大疾病等。配置方式:配置意外伤害险和重疾险等保险产品,利用保险的杠杆效应以小博大。投资收益账户:占比:根据年龄和财务状况调整,一般为家庭资产的30%左右(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至50%)。
3、股票占比:股票资产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应等于8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,再添加一个百分号。例如,35岁的投资者可以用45%的资产投资股票,而50岁的投资者则应将股票投资比例控制在30%左右。这一方法更加个性化,强调了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调整资产配置比例。
1、平衡性:家庭资产配置的关键在于平衡。要确保各个账户之间的资金分配合理,避免某个账户的资金过多或过少。灵活性:家庭资产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,要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、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。风险意识:在进行家庭资产配置时,要有风险意识,了解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点,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。
2、配置剩余资金 在完成以上配置后,剩余的资金应以稳健为主,用于配置长债基金、银行理财产品等。这些资产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和稳定的收益,有助于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。一般用余下的20%的资金进行此类配置。
3、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在于分散风险、平衡收益与安全性,可参考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,将资金按用途分为4类,合理分配比例。
